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因为没戴口罩,与同样未戴口罩的外地来长确诊病例夏某某间隔0.5米“擦肩”而过,长沙市民蒋某某竟被传染!而温州鹿城区一女子被确诊,家人零感染,关键在于两个细节——戴口罩而且及时就医。戴口罩,降低感染几率有多大?身边出现哪些因素要特别引起注意?今日,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刘富强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戴口罩与不戴口罩,两种选择两种结果
在户外,没戴口罩间隔0.5米“擦肩”而过也能被传染?答案是肯定的。刘富强表示,外地来长确诊病例夏某某于3月17日确诊,当时已处于排毒期,人在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的过程中,从体内喷出来的飞沫有大有小,大颗粒的飞沫会直接沉降到地面,一些小颗粒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即可造成传播。此时,间隔0.5米“擦肩”而过的蒋某某没有佩戴口罩,极易被感染。
“如果我没有警惕心,真不敢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在微信上,温州鹿城区一个确诊病例如是说。据报道,这个病例出现症状时并不典型,发烧37.5摄氏度,偶尔有咳嗽,有点乏力,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跟平时普通感冒差不多,甚至症状还轻一些。”不过,该病例出现症状的时候立马警惕起来,当晚她没有回家吃饭,而是在自己店里吃饭。除吃饭外,她全程佩戴口罩。回家睡觉时,她也没有摘掉口罩,还适当与丈夫、孩子保持距离,第二天立即就医。戴口罩而且及时就医,就是因为这两个动作,该病例的家人最终没有被传染。
有关研究表明,两人不戴口罩面对面交谈,其中一人为新冠病毒携带者,此时病毒传染率为90%;两人面对面交谈,其中新冠病毒携带者不戴口罩,另一人戴了口罩,此时病毒传染率为30%;两人面对面交谈,其中新冠病毒携带者戴口罩,另一人不戴口罩,此时病毒传染率为5%;两人面对面交谈,新冠病毒携带者戴口罩,另一人也戴了口罩,此时病毒传染率为1.5%。
刘富强表示,在疫情防控中,人们自身的防护意识非常重要。大家在日常交往中,如果都科学规范佩戴口罩,病毒传染率会很低。戴口罩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有危险因素且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并检测核酸
根据各省市疫情通报等公开信息,早发现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键。如何做到早发现呢?
“市民朋友应提高警惕,出现不适,首先考虑最近是不是接触过危险因素,包括和确诊阳性感染性密切接触、在密闭的空间里聚集或者接收过来自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快递等。”刘富强表示,如果存在危险因素,且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不要自行服药,要立即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发热门诊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已取代德尔塔毒株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毒株,奥密克戎具有4个基因型,我国流行的主要是BA.1.1和BA.2。从临床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症状最常见的有发热、干咳、乏力这三种;其次为鼻塞、流鼻涕、咽痛;还有就是味觉(嗅觉)减退、腹泻、肌肉酸痛、结膜炎。
刘富强说:“引起近期多地疫情的奥密克戎BA.2亚型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症状相对较轻、隐匿性强、发现难等特点。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能第一时间发现病例,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快速传播,防控难度和社会成本都将极大增加,这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面对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只有及时迅速反应,以快制快,通过“应检尽检”尽早筛查出阳性感染者并采取管控措施,才能阻止病毒传播链延长,避免传染更多人。
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
刘富强表示,无论新冠病毒怎么变异,仍然是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要想防止病毒感染,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距离是性价比最高、最简单的防护手段。
他建议,在日常生活,市民应该做到: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后及时洗手;科学佩戴口罩,比如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勤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可以用水或清洁剂擦拭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减少使用公用物品,防止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或感染;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一些密闭的场所,与人接触时保持“一米线”安全社交距离;就餐时倡导用公筷公勺,分餐、错峰就餐;不带病上班、上学,如果出现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该居家隔离观察,必要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到公共场所,配合工作人员测体温,主动扫场所码,或主动出示健康码、行程卡;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积极配合进行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