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七尺男儿、大丈夫到底有多高?

来源:灯下说史 百家号时间:2020-12-15 13:52:27

尺是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之一。它在原始社会可能就出现了,古文献有“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的记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其长度都是各不相同的。据《史记》记载,孔子身高九尺二寸,如果以现在1尺约等于33.3厘米计算,孔子身高超过了3米,这怎么可能。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身高9尺,张飞身高8尺,刘备身高7尺5寸,按现在的尺换算,他们的身高都大大超过了姚明的身高,这说明,古代的一尺要短于现在的一尺。

最早的传世尺子出现于出现于商朝,它以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为1商尺,约合今16~17厘米,那么1丈是10尺,一个成年男子身高约1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1931年河南洛阳东周古墓出土的铜尺与“商鞅量尺”互为佐证,可知一尺长约23厘米左右。秦代沿袭周尺,1尺也在23厘米左右。西汉尺现今出土了 8支,实测长度在23到23.6厘米之间,平均每尺长23.2厘米,略大于周尺。流传至今的东汉尺比较多,仅出土的就有40多支,实测长度均在23到24厘米之间,平均长23.4厘米,比西汉的尺子长了0..2厘米。

南北朝留存的尺子较少。根据唐朝李淳风《十五等尺》的记载,南朝每尺约在24.5~25厘米之间,南朝后期则增长至30厘米以上;北朝尺子较长,后魏前尺27.8厘米、中尺28厘米、后尺29.9厘米不等。可见南北朝时期,尺子比汉代有了明显的增长。

隋朝沿袭了南朝后期的尺子长度,尺长在30厘米左右。唐朝保留至今的各种尺子有近50支。主要有刻花尺和拨镂牙尺,前者多为民间日常用尺,后者则是朝廷在中和节之时馈赠给大臣和各国使臣的礼品,制造工艺精湛,色彩艳丽。拨镂牙尺今日本藏有 6支。唐尺长度多在29~30厘米之间。宋代沿袭唐制,官尺由太府寺掌造,每尺长约31.6厘米。宋代沿袭唐制,官尺由太府寺掌造,主要用来征收布帛之用,故又称为三司布帛尺,每尺长约31.6厘米。

唐拨镂牙尺

明代尺子据朱载堉《律吕精义》记载,明尺分为三种:即钞尺(裁衣尺),长34厘米;曲尺(营造尺),长32厘米;宝源局铜尺(量地尺),长32.6厘米。传世的嘉靖牙尺,尺长32厘米,应该是明朝官定的标准尺度。清代的营造尺长32厘米。国家博物馆所藏“康熙御制”铭残牙尺,与紫金山天文台铜景表尺上的清营造尺长度完全一致。清代的裁衣尺长 35.55厘米,这比现在的尺子要长,这应该是个特例。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牙雕裁衣尺,正面等分10寸,背面刻山水、人物、树木、屋宇,刻工极精。

骨尺

同时代的这些尺子从使用的材质来看,汉代以前,商朝以象牙尺和骨尺为最早,主要是铜制。汉以后铜质尺明显减少,多被骨、木质尺及铁尺代替,这期间尺的形制单一,不饰各种花纹,但比前代更多地注意到了分、寸刻线分度的准确。尺子逐渐回归实用本质。隋唐以后官尺基本采用铜制,而民间所用尺子则多用木质和铁质。

从上述材质的变化可以看出,汉代以前,尺子的实用性不明显,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东汉之后尺子逐渐变成了测量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尺子使用量的增加,人们不再追求他的精美,而在乎他的使用成本和使用的方便。

各个朝代一尺长度

从这个表中可以明显发现,从商朝到明清到今天,尺子是不断变长的,尤其从三国到南北朝后期,变化的幅度加大,而隋朝至今,变化幅度又变小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大胆的推断。

我国的社会经济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量的不断增加,尺子也随着变长了,比如原先一个织工一天只能织5尺布,而随着技术和工具的进步一天能织6尺,那么多织的1尺,就导致了尺子的变长。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封建统治者出于剥削人民的需要。不断变长的尺子,说明了统治者对人民的盘剥是不断加重的,这好比地主小斗放租,大斗收租。生产效率提高的部分被统治者剥夺了。(封建时代,交布帛也是地租的一部分)

从三国到南北朝后期,尺子的迅速变长,是因为这一时期处于乱世,当权者为了豢养一只强大的武装力量,肯定会加重剥削老百姓。

标签: 七尺男儿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人们喜欢吃牛油果的原因归咎于它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肝脏不好的时候会给我们发出一些信号,直接的反应就出现在手脚上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