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看:市财政局:强化财政政策功能,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来源:长沙晚报时间:2022-12-29 07:13:39

强化财政政策功能,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相关资料图)

市财政局作《关于202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长沙晚报12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丛笑)在28日开幕的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长沙市财政局书面作关于《202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摘要)

(一)强化财政政策功能,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超过380亿元。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全年累计向供应商授信315笔,发放贷款5.65亿元。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全年预计为4000余户小微、“三农”企业提供担保40亿元。发挥助企纾困政策作用,投入资金28.4亿元,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信心。投入资金5000万元支持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二)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支持打造“三个高地”。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投入资金50亿元,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投入资金6亿元,重点支持“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累计安排大科城建设发展专项资金超7亿元,成立首期3亿元的成果转化母基金和1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补资金,助力1000余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约40亿元。支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安排资金2.47亿元,支持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安排资金7.22亿元,支持中欧班列(长沙)、长沙国际货运航线建设。统筹资金5.72亿元,支持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建设。安排资金7900万元,支持长沙市重点会展项目。

(三)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谋划申报和争取工作,2022年全市共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91.19亿元,保障长沙机场改扩建、轨道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等98个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撬动社会投资达2060亿元。加快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轨道交通项目资金31亿元,保障项目运营以及新线路(6号线)如期开通。安排资金32亿元,保障兴联路过江通道、湘雅路过江通道、暮坪特大桥、红旗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投入生态环保资金67亿元,重点用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环保突出问题整改。统筹安排资金41.2亿元,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支持推进乡村振兴,投入粮食专项资金3385万元,足额安排粮食风险基金1.26亿元,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统筹整合资金超20亿元,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出资4000万元参与设立湖南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

(四)强化民生保障职责,持续增进人民福祉。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1164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5%。支持稳岗就业和扩大消费。投入资金12.64亿元,推动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十六条措施落实。安排资金6.98亿元,支持实施长沙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助力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800余人。支持开展2022年长沙市四季主题促消费系列活动,落实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恢复执行购买二套房契税优惠税率政策,着力稳住大宗消费。支持教育文体事业发展。投入资金近20亿元,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城乡学校新建、改扩建,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统筹整合资金1亿元,支持首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筹措资金2000万元设立体育事业发展专项。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资金19亿元,支持方舱医院、后备定点医院和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建设。安排2.3亿元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安排5130万元,支持免费开展孕产妇无创产前基因筛查等健康民生项目等。支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长沙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实现“18连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实现“19连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水平提高至每人每年610元,财政补助28.89亿元。

(五)强化管理改革措施,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着力加强财政管理。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推出过紧日子9条措施。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规则,确保市级“三公”经费决算不超预算和上年决算。全面启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义务教育等36项基本民生资金纳入直达机制管理。深入推进财政改革。调整优化市与湘江新区、望城区体制结构,理顺市与区财权事权、债权债务等投入机制,建立协调议事制度。按照“用、售、租、融”的处置原则,持续推进盘活存量资金、资产、资源,预计全年实现盘活“三资”收入240亿元。财政评审实现2021年度进窗项目清零目标。持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收缴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财政金融联动新机制,全面履行我市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出台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办法。率先全省开展产业政策绩效评价。兜牢财政风险底线。坚持执行“一债一策”和常态化监测预警,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各级各类债务风险等级控制在合理区间。

二、202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摘要)

(一)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

(1) 收入预算。根据预计完成数(下同),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1.8亿元,比上年增加13.49亿元,增长1.13%,剔除减免缓退税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93.77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15.98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03亿元,调入资金178.18亿元,上年结转69.56亿元,收入合计1994.32亿元。

(2)支出预算。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48.53亿元,比上年增加6.94亿元,增长0.45%;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53.15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0.65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93亿元,结转下年75.06亿元,支出合计1994.32亿元。收支平衡。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预算。市本级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9亿元,比上年增加4.74亿元,增长1%,剔除减免缓退税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01.02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45.23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86.2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亿元,调入资金51.06亿元,上年结转14.51亿元,收入合计1100.04亿元。

(2)支出预算。市本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0.4亿元,比上年减少49.45亿元,下降8.68%,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24.03亿元,补助下级支出253.29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9.39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支出49.21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亿元,结转下年0.72亿元,支出合计1100.04亿元。收支平衡。

(3)市本级预备费情况。2022年市本级预算安排预备费6亿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防汛抗旱、应急抢险、自然灾害及不可预见的政策补贴等。

(4)市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22年底从政府性基金结余及一般公共预算结余中安排23亿元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达到23.44亿元,纳入以后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65.25亿元,比上年减少181.06亿元,下降14.53%;加上上级补助收入5.57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80.5亿元,调入资金2.97亿元,上年结转101.62亿元,收入合计1555.91亿元。

(2)支出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89.27亿元,比上年减少104.76亿元,下降7.51%;加上专项债务还本支出89.3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49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01.57亿元,结转下年75.28亿元,支出合计1555.91亿元。收支平衡。

2.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预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62.1亿元,比上年减少150.18亿元,下降24.53%;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38亿元,下级上解收入0.14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07.13亿元,上年结转51.47亿元,收入合计825.22亿元。

(2)支出预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4.41亿元,比上年减少18.03亿元,下降3.52%;加上上解上级支出0.45亿元,补助下级支出58.82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4.42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180.1亿元,调出资金26.47亿元,结转下年0.55亿元,支出合计825.22亿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收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82亿元,比上年增加0.65亿元,增长5.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23亿元,上年结转0.43亿元,收入合计12.48亿元。

(2)支出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68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增长4.7%;加上调出资金5.66亿元,结转下年0.14亿元,支出合计12.48亿元。收支平衡。

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收入预算。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77亿元,比上年减少0.03亿元,下降0.3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22亿元,上年结转0.16亿元,收入合计10.15亿元。

(2)支出预算。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27亿元,比上年减少0.08亿元,下降1.5%;加上调出资金4.59亿元,补助下级支出0.22亿元,结转下年0.07亿元,支出合计10.15亿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收入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37.29亿元(含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下同),比上年增加29.59亿元,增长9.62%。

(2)支出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3.46亿元(含上解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下同),比上年增加40.58亿元,增长16.05%。年末滚存结余447.28亿元。

2.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收入预算。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58.78亿元,比上年增加18.33亿元,增长7.62%。

(2)支出预算。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21.49亿元,比上年增加32.13亿元,增长16.97%。年末滚存结余322.26亿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全市发行新增政府债券315.85亿元(一般债券24.65亿元、专项债券291.19亿元),再融资债券179.95亿元,共计495.8亿元。市本级发行新增政府债券70.24亿元(一般债券7.62亿元、专项债券62.62亿元),再融资债券93.81亿元,共计164.05亿元。预计全市和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均控制在省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内。

三、202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摘要)

(一)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5.93亿元,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8.76亿元。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5.75亿元,同口径增长7%。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6.83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20.57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98.94亿元。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09.92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57.29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1.03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4亿元。

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06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31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49.48亿元(不含失业保险基金,下同)。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81.1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94.77亿元。

2.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75.01亿元(不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下同)。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12.94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66.25亿元。

四、完成2023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摘要)

2023年,全市财政部门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抬高坐标、拉升标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运用有力有效的方式和载体,推动长沙财政改革发展汇聚新动力、创造新业绩、展现新风貌。

(一)加力推进财源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骨干税源。深入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企业上市“岳麓登峰”行动等,提升骨干税源企业税收贡献度。突出招引总部经济和重大产业项目,精准做好重点税源企业服务工作。突出政策引导。加强全市政策统筹,全面清理财政产业支出政策,引导资金资源流向财源建设好的产业和领域。提升征管效能。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征管盲区,强化堵漏挖潜。加快推进财税综合信息共享体系建设,加强跨部门协作与信息交换,实现收入组织、纳税评估、税务稽查、风险管理等涉税信息共享共用,强化征管合力。

(二)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将依托行政权力、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等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加大存量资金与新增预算、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财政拨款与单位资金的统筹力度。健全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严控“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和其他一般性支出,严控政策依据不充分、绩效目标不合理的项目支出,严控部门自行出台新增支出政策。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健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全力保障各级库款流动性,发挥好“调丰补枯”作用。加强预决算公开,进一步提升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获得性。

(三)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能。着力构建全方位管理格局。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对相关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健全动态评价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全过程管理链条。加强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进一步完善绩效指标体系,提升绩效评价力量和质量。加快健全全覆盖管理体系。加强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继续开展政府投资基金、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等绩效管理。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绩效管理,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

(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领域各类风险。严防债务风险。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国有企业举债融资管理和融资资金用途管控,防范偿债风险。严防“三保”风险。推动预算编制事前审核实现区县(市)全覆盖。严防运行风险。强化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推动专项资金、债券资金、直达资金尽快落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指导督促区县(市)规范预算管理,收支安排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确保财政稳健运行。

标签: 政府性基金 社会保险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血库压力骤增 医院疾盼“阳康”献爱心
下一篇:信息:新冠感染康复阶段,如何有效恢复心肺功能?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