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通讯员 唐琮雨 刘雅忻)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张家界举行,作为旅发大会的重要观摩点,新建成的张家界东游客中心/张家界西游客中心状如大鲵,位于张花高速东、西出口,已成为张家界新的门户形象。
这一游客中心有怎样的特点,又是怎样设计建造出来的?记者采访了担纲设计的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文化艺术创作所。
“大鲵之姿”现设计巧思
(资料图)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张家界奇绝天下的石英砂岩大峰林景观,让其坐拥“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美景,尽享“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之美称。随着湖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的日益临近,张家界的热度不断上升,张家界东游客中心/张家界西游客中心,也不断出现在各种宣传片和打卡镜头中。
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一个极具创新性的建筑,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设计建造出来的。今年3月,随着首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地花落张家界,4月底,建筑文化艺术创作所便接到了张家界东游客中心/张家界西游客中心的设计任务。
“这么短的时间,最保险的是做一个简单、好落地、中庸的设计,但考虑到项目太重要了,我们还是做了四五个方案,最后优中选优,希望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主持建筑师谷国钢介绍。
项目设计取意于张家界大鲵,大鲵是一种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严苛的神奇生灵。选择大鲵作为游客中心的创意,就是骄傲地向世人展示张家界有着无比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和庄子眼里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一样,该设计象征着张家界必将“化而为鹏”,在天地间腾飞、遨游。
细看方案可以发现,伸出墙面的弧形楼梯、悬挑七米的观景休憩平台、环形的四季影院……一系列新颖的设计,在体现创作巧思的同时,也加大了项目落地的挑战性。
在谷国钢看来,一个好的团队应该要“五重”:重文化,设计要从文化开始;重艺术,设计首先要解决审美问题;重功能,既要好看更要好用;重工艺,精细化工艺做法能帮助项目更好落地;重工地,创作绝不能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一个项目主要设计师甚至主要负责人数十次下工地成为项目落地的常态……
全过程服务、多专业交叉作业、项目的开创性,要求主创设计师付出比其他项目更多的精力,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设计团队都在长沙和张家界之间来回跑。到最后,他们干脆组了一个小团队住在现场服务,设计团队牵头协助施工单位。
从最终完成效果来看,基本实现了团队的设计意图,也获得了业主、游客的广泛好评。谈到这,谷国钢颇有感触,“这个项目从里面看外面,外面看里面都是很高级的,最后完成效果和实景基本上也是相差无几的,如果设计得不精细的话根本完成不了。”
游客中心已成热门打卡点
9月中旬,项目建造完成并以“大鲵之姿”与全国各地的游客见面。
东游客中心用地面积9838.51㎡,停车场面积约6500㎡,建筑面积2685.1㎡。建筑整体形态似大鲵昂头,倾斜的屋面在头部位置向外悬挑7m,二层的灰空间既形成室外观景平台,供游客休憩远眺,又能避免生硬地添加“雨篷”对建筑形体连贯性的破坏。同时,檐下空间的设计也使得建筑室内外融为一体。
从主入口进入建筑之后是一个局部两层通高的智慧旅游服务大厅,在此通过弧形大屏幕展示张家界的智慧旅游信息,游客可以通过自助终端机和人工服务台等渠道定制旅游计划及购票。伸出墙面的弧形楼梯利用其空间的吸引力,将游客自然而然地引导至二层参观“仙境张家界”多媒体主题展。
在二层展厅入口处回望大厅空间及咖啡厅,通高的空间将一层智慧旅游大厅、二层书吧咖啡厅、展厅入口融为一个整体。在“大鲵”头部结合二层室内的书吧咖啡厅空间设计了悬挑七米的观景休憩平台,游客可以在此隔空打卡张家界的著名景点天门山。
二层“仙境张家界”主题展厅通过设置形态各异的展陈空间来模拟再现张家界自然环境,运用多媒体手段以不同寻常的角度为游客带来立体多维的观展体验,让他们还未亲临就已然陶醉于张家界绝美而独特的自然山水中。
参观完二层展览后,沿展览流线末端的楼梯便可回到一层,展览将在一个环形的四季影院划上句号。通过利用180°超大弧形屏幕的环绕视觉效果,可使游客穿越在张家界春夏秋冬的不同画面中。结束观展,即来到以“张家界礼物”为主题的文旅产品区,张家界的特色产品将通过现场制作、直播带货等游客参与感较强的方式进行展示与售卖。
目前游客中心已成为热门打卡点,也激发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诗情,由苏海强(芥堂) 创作的《鲵好赋》更是不胫而走:“天高地阔,水秀山巍。千秋鲲运,一尾鱼来。据溪山而吐纳,择林壑以依偎。逍遥乎武陵之曲,放浪于澧水之隈。其来也,欣得时而物茂,羡随性而花开。斯鱼者,实乃客子之家,非唯逆旅之馆也……如此溪山画不如,灵鲵来就白云居。从今世上逍遥客,未到湖湘也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