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文茂辉
近日,“无糖饮料为何比有糖饮料危害更大”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在话题讨论中,很多网友发出疑问:无糖饮料真的危害更大吗?危害又在哪里?
对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邹译娴提醒,“无糖”并不等于零糖,只是糖相对较少,为了达到一定的甜度,无糖食品中添加了代糖,而代糖超过摄入量会破坏新陈代谢、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风险。更有消费者认为无糖食品就可敞开吃,忽略了隐藏在“0糖”“0脂”外衣下的健康风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无糖饮料并不能敞开喝
“在门诊中,有时会遇到因为食用太多无糖饮料或食品来治病的患者。”邹译娴介绍,最近科室就收治了一名37岁的患者刘女士。刘女士自主创业,经营一家摄影楼。因为不用打卡上班,她的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吃饭时间也很随意。但为了减肥,她选择无糖饮料,想着无糖很健康,几乎天天都喝。
“前段时间,刘女士发现体重下降,以为是太劳累了。”邹译娴介绍,刘女士体重下降后还出现了身体乏力、口干、多尿等症状,测血糖发现血糖很高,已经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了。
刘女士很疑惑:生活中吃含糖食品不多,饮料也是选择无糖的,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邹译娴解释,糖尿病的病因非常复杂,遗传、免疫功能缺陷、饮食不规律、膳食不合理、缺少运动等因素都是糖尿病的潜在病因。
同时,选择无糖食品但无节制地食用,同样会造成糖尿病隐患。“一些市民想通过无糖食品来预防糖尿病是行不通的。”邹译娴说,首先,“无糖”并非一点糖都不含(我国规定每100克或100毫升含糖量不超过0.5克,便可以标注为无糖),如果一瓶500毫升的无糖饮料中含有2.5克糖,那么多喝几瓶照样有害健康;其次,无糖食品都添加了代糖,大量代糖的摄入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因为胰岛素对“甜味”的敏感度很高,大量代糖的摄入可能会导致大脑接收到强烈的刺激信号,让它误以为糖已经进入人体,进而刺激胰岛素迅速分泌,长此以往加重了胰岛的负担,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小心无糖食品刺激食欲增加
许多人将甜视作幸福的味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无糖食品越来越火,市场上的品类也越来越多,它既满足了人们对甜味的渴望,又规避了糖带来肥胖等疾病风险,可无糖食品真的能无所顾忌食用吗?
“根据是否会产生热量,代糖可分为两类,即营养性甜味剂(可产生热量)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不产生热量)。如果只是偶尔食用一些无糖食品,摄入的糖分、热量确实比正常含糖食品要低。”邹译娴表示,无糖食品为了提升口感都会加入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之类的代糖甜味剂,这些甜味剂的甜度是普通蔗糖的几百倍,会更加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使人们的食欲增加、产生饥饿感,从而可能摄入了更多的能量。
过量摄入无糖食品,甚至有可能损伤身体的其他方面。比如无糖可乐,它的糖分比较少,但因为它同时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会导致心跳加快、夜里失眠等问题。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患龋齿,把目光看向了无糖食品和无糖饮料,无糖饮料中含有酸性物质,虽然糖含量较少,但对牙齿有一定的腐蚀,过量摄入可能导致酸蚀症。
邹译娴提醒,因为无糖的标识让人们很轻易地放松对这类食品(饮料)的警惕,反而可能吃(喝)得更多。想要减肥,应多用水或茶替换手中的饮料;生活中,要从饮食、运动两个方面入手,每天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并根据个体进行适当强度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爱吃甜食怎么办?
无糖食品也有隐患,生活中怎样合理搭配健康饮食呢?邹译娴表示,代糖食品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争议点,偶尔吃点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千万不要过量食用。
对于已经患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如果想吃甜食可以适量选用含代糖的食物以及低糖水果进行代替,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有苹果、柚子、猕猴桃等,但不能一次性食用过多;含糖量高的水果如红枣、羊角蜜瓜、榴莲、香蕉等,不建议食用。
糖尿病患者不仅是控糖,也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上,尽量食用全谷类而避免精加工谷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平时的饮食中,要以科学的比例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像脂肪,要限制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获取,这样有助于改善血脂与血糖;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建议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至65%。”邹译娴说。
对于健康人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甜点、蛋糕、巧克力等,高淀粉类的食物如红薯、山药、芋头、土豆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馒头、油条、糯米饭等,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类的甜点,十分精细的食物如粥、粉、面等,这几类食物能使血糖迅速升高,过量摄入易引起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