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实习生 黄玲
处暑节气悄然而至,长沙热力不减;防空洞内,阵阵凉意却让人神清气爽。在芙蓉区东湖街道韶光社区有一个防空洞,洞内气温比外面低约10℃,成为了附近居民的避暑胜地。74岁的邵统书是“守洞人”,他已义务守洞21年。8月23日,记者来到防空洞内,听邵统书讲述他与防空洞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洞外炎热汗直流,洞内凉爽乐悠悠
防空洞门口悬挂着一块布帘,刚走到门口,就能感受到阵阵凉风。“外面气温三十几摄氏度,在里面只有二十摄氏度出头。”邵统书介绍。防空洞洞口附近,摆着一排排木桌,桌子旁整整齐齐放着十几把椅子。“住在这附近的老人大多是同一个单位的,夏天大家没事就会过来乘凉。”邵统书说,防空洞常常热闹非凡,“多的时候有20多人,大家会一起打打牌聊聊天,都非常喜欢这里。”
2001年,邵统书搬到防空洞旁边的居民楼。“当时,居民楼门前的地面比防空洞门口处高一些,导致防空洞的大门打不开了。”邵统书想办法打开门,又自掏腰包买来水泥进行修葺,搞好卫生。“最早的时候,就是想找个地方让我们老年人聚一聚、聊一聊、娱乐一下,让大家不那么孤单。”这是他“守洞”最初的想法。从那时起,他开始义务守护防空洞。
“木桌是我们几个老邻居凑钱买的,用了20多年了;椅子大多是淘汰下来的旧家具;麻将是捡别人麻将馆不要的。社区也帮了不少忙,卫生是大家一起搞的,邻里之间随性又和谐。”邵统书一边摆正桌椅,一边给记者介绍,防空洞内整洁干净。平时,邵统书吃完早饭,准时来打开防空洞的门,收拾好桌椅,等着大家来乘凉、娱乐;到了晚上,他会将门认真关好,才算“下班”。
人工挖出的防空洞,满是故事和回忆
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的国营韶光电工厂广大干部职工自行设计、覆盖整个韶光生活区地底的防空洞正式开挖。“我对防空洞有着特殊的情感。”这个防空洞,是邵统书等老一辈“韶光人”参与建造的。
“当时好几个口子同时开工,每个口子四五个人,每个组每天至少要掘进一米。”邵统书说,这个防空洞有8个进出口,全长约1800米,学校、工厂的人都参与了建造,日常轮流换班,只有气动风钻等小型设备,挖出来的土就用小斗车运出去——整个防空洞基本上是靠人工挖出来的。
防空洞的门上、墙上涂上了红漆。“大家曾在这里开会,夏天不热、冬天不冷。”邵统书告诉记者,这里曾被社区用作党员活动室。如今,防空洞不仅给居民纳凉,也给学生提供实践参观,洞内常常是欢声笑语。老人们会给年轻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让大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邵老是我们社区热心的志愿者,也是一名老党员,一直协助社区管理防空洞,既辛勤打扫卫生,又守护着安全。他对防空洞充满了感情,参与了很多志愿服务工作。”韶光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我想继续守着防空洞,大家自愿来、自愿走,无拘无束,快乐地度过我们的晚年时光。”邵统书说。(线索提供人王先生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