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聂映荣 实习生 苏虹
“太阳越火辣,就越适合晒制白辣椒。”在宁乡市坝塘镇沿江村,烈日之下,51岁的赵伟宏正向网友直播“科普”他的坛子菜制作知识,推荐“湘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身后的竹席晒场上,在“日光浴”之中,3000斤辣椒的“肤色”正由翠绿色向米白色转变。在这个不起眼的村落里,他和村民们一起把蕴藏着家乡味的坛子菜、腊味,做出了年营业额超3000万元的成绩。
直播辣椒的三色变化,展现烈日“魔力”
“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宁乡市坝塘镇沿江村,我们今天正在晒制白辣椒……”9日上午10时许,长沙顾家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赵伟宏戴上帽子、拿起手机,顶着烈日,开启了他的晒场直播。
他的镜头里,戴着草帽、斗笠的员工抬着一筐筐刚经过开水漂烫的新鲜辣椒,倒在竹席上,并用竹耙将辣椒铺匀,扑面而来的热气之中带着辣椒清香。
“现在大家看到的辣椒是翠绿色,但在这样火辣的日头下,颜色很快就会有变化。”他边说边来到另一片已晒了10多分钟的辣椒前,辣椒“肤色”已成棕绿色。
“立秋后的线椒皮更厚,特别适合做白辣椒,吃起来更爽口。”直播不到半小时,赵伟宏已被晒得汗流满面。
他说,这样的热辣天气,辣椒经开水漂烫后,只需晒2天,就会从翠绿色彻底变成米白色。为了让网友更直观地看到烈日在白辣椒制作过程中的“魔力”,他同时展示了刚烫过的辣椒、晒1个小时后的辣椒和晒了两天的辣椒,颜色从翠绿、黄绿到米白,对比分明。
直播“新手”颇自豪,乡里菜卖到北京
“湘味、香味、乡味!”“不管辣不辣,看着都想直接尝一口。”网友的留言逗得赵伟宏嘿嘿直笑。
51岁的他是一个直播“新手”,自己从去年开始尝试直播,虽没有太多技巧,粉丝也不多,但他却很认真地带着网友看完晒场又“逛”生产车间,讲解各个制作环节,“虽然用到了一些工业化的设备,但制作方式是传统的,我想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湖南的坛子菜是如何做成的。”
在漂烫间,工作人员将洗净的辣椒倒入漂烫机的开水之中,传送带很快将其捞出自动送入筐内。辣椒经晒两天变白后,被送至粗加工间加入食盐拌匀腌渍。随后,工作人员将辣椒梗剪掉,并剪开辣椒头部。
“这是为了让盐味更均匀地进到里面去。”赵伟宏的镜头一转,朝向了旁边的发酵间。数十个大坛子一排排整齐摆放着,处理过后的白辣椒被放入坛中发酵10多天后,就可以食用了。
“除了食盐,不添加其他任何东西,酸香爽口。”赵伟宏在直播间用带着宁乡味的普通话不无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坛子菜不仅被售至湖南各个市州,还卖到江西、广东、北京等多地的餐馆,“上次,有个北京游客在长沙的饭店里吃到了我们的白辣椒,还特意问着要买。”
农村党员促共富,为5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
赵伟宏是土生土长的沿江村人,曾在外面办过酒店。直播之中,他袒露了自己回村办企业的缘由。
“当时给酒店采购食材,想在市面上找正宗乡里口味的坛子菜比较难,到农户家里买了一些,但量又不够。”赵伟宏说,自己当时便冒出了批量生产湖南传统坛子菜、腊味的想法。
2016年,他和几个人一起合伙开了这个公司,后来回村建了加工厂,村集体也以土地、注资方式入股,公司每年为村集体分红。目前,除了白辣椒、卜豆角、梅干菜等坛子菜,他们还生产腊鱼、腊肉等腊味,共30多个品种。
“己所不食,勿施于人。”厂房墙上的8个大字传达着他们的理念,赵伟宏说,长期以来,很多人担心坛子菜、腊味高盐、不卫生、不健康。为此,他们按传统方式来制作家乡味道,不添加防腐剂、色素,并降低盐量,通过恒温腌渍、低温熏制、提升干度、真空包装等方式替代高盐保质的效果。
作为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农村党员,赵伟宏在创业之路上积极帮助困难村民,为5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大家一同致富。
直播结束之时,赵伟宏已满脸是汗,他望着正在晒场翻动辣椒的村民员工说,他们比自己累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