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资料图】
每逢周末,战士们穿针引线,缝被子、补衣裳,场面好热闹:一边轮流讲故事、说笑话,一边补衬衫、缝军被、修胶鞋,你教我,我教他,艰苦朴素的传统,战友间的深情,军人的本色,就在这小小的针线间无声地传递着。
偶尔有懒散不愿动针线的战友, 遇缝补之事或用膏药一贴了之,或求助于他人。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也与针线生出几分情来。
为使小小针线包蕴函着的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在新时期进一步丰富,发扬光大,团团委、连队团支部,有时还组织“缝补军被大比武”等既有趣又实用的比赛活动。阳春三月的好天气,各连的优秀选手们一字排开在营区灯光球场,按指定位置将被子展开来。“开始!”一声令下,选手们飞针走线,其功夫不比操枪弄炮差,比巧妇毫不逊色,针线在他们的手中好像生了花,不到十五分钟功夫,宣布告捷。
当缝军被竞赛第一名由团首长给披红戴花时,其意义绝不仅仅是缝被子第一名。
偶尔, 母亲从老家寄来了一双鞋垫, 密密麻麻的针脚, 让我一遍遍地欣赏母亲的杰作,一遍遍地比照母亲的杰作温习着我的功课,磨砺着我的“习作”。
每当这时,母亲那慈祥的面容,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母亲用纤细的针线做笔,在鞋垫、鞋底上书写着天底下最美的篇章……那抽针拔线的哧哧声,好像诗人在轻声吟唱: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有时,夜半恍然醒来,看到班长就着微弱的亮光,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自己训练时磨烂的军衣,完毕,用嘴将线咬断,小心翼翼地打个结,那美好而诗意的场景,如此的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