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唐朝人贵族们放纵欢乐的时代

来源:北京晚报时间:2020-04-20 16:32:05

有唐一代,对于贵族们而言是放纵欢乐的时代,史籍记载的唐代生活方式也大多是贵族们的生活场景,他们希望这样的日子永远长存。

立春,皇帝在城东郊祭祀春之神及百花之神青帝。到了三月三的“上巳节”,皇帝还会在长安城南的曲江池泛舟踏春。贵族仕女们穿着用金银线镶绣图案的绣罗衣服,戴着翠羽簪,仪态万千。

对于宫女们来说,三月三是一年中最祈盼的日子,五代南唐的史官尉迟偓在记载唐代旧事的《中朝故事》里讲了这么一件事:每年的三月三上巳节,皇帝都会允许宫女在兴庆宫内的大同殿前与自己的父母亲人相见。这一日之内,有数万人熙熙攘攘,运气好的人初到便能找到亲戚家人,有的人到日暮了还在苦苦喊着家人姓名,但是家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哭着离去的人比比皆是,岁岁如此。

春天的时候,长安的贵族女子们流行“斗百草”,也就是斗花,比谁的花草种类多、品种新奇。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记载:“长安士(仕)女,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备春时之斗也。”长安的仕女们,为了能够在斗花比赛中获胜,不惜一掷千金买来名花种在花园中,斗花的形式则是把花戴插到头上,比谁的花“奇”,也就是比稀罕。

唐人刘餗的笔记《隋唐嘉话》记载,为了斗花,唐代的贵女们无所不用其极。说是东晋谢灵运是个美髯公,且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临刑前,他自愿把自己的长须施舍给广州祇洹寺,用作寺中佛像的胡须,这束美须为僧人所珍视,到了唐代已经保存了270多年,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因为五月斗百草,广招天下奇异花草,谢灵运的美髯不知道怎么传到她耳中,于是派人快马去取。取了主要的部分“又恐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不知道安乐公主怎么想的,大概她觉得蓬松的物体,都是花草。

春天的夜晚,气候温润,贵族们便会在别业或庄园举行夜宴,李白有一篇骈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就讲了自己和堂兄弟们在春夜宴饮的场景:“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在这样大好的时光里,李白发出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人一生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对于生命流逝的惆怅,也代表了唐代贵族的一种精神指向。

唐末的韩鄂有一部《四时纂要》的农书,则逐月列举了唐代的农民要做的农事。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日是一年的开始,唐代农家会准备新的历书,并且于庭前燃放爆竹以辟邪,并且要喝屠苏酒。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

春天,唐人主要来耕地,除了春麦外,桑、瓜、藕、葵、瓠、芋、葱、蒜、苜蓿、蔷薇等作物都可在正月中栽种。正月还是种植竹、柳、榆、白杨、松柏等树木的好季节。二月上旬种谷、种瓜,中旬是种大豆、早稻的“上时”,二月末则要种牛蒡、红花。除此之外二月还是种茶、种胡麻的最好季节,芋头、韭、薤、茄、薯蓣、苍术、黄菁也应该在此月栽种。三月是种谷、黍稷、胡麻、水稻、蔺香、荏、蓼、石榴、冬瓜、莴苣、薏苡等作物的“上时”。各种果树如桃、杏也应在三月种植、移栽。

男耕女织之外,唐代的儿童在做什么呢?和我们今天农村的孩子一样,他们在上学、放牛和玩耍。

崔道融《牧竖》一诗就讲了一个牧童:“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的唐代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则更为人熟悉:“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一个“蓬头稚子”斜身在野草中钓鱼,路人向他问路,他却怕惊动了鱼儿连忙招手而不敢回应。这两首诗,把唐代儿童顽皮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便千年后,我们仍然能够在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满满的童趣。

至于说到儿童上学,很多人可能会怀疑:唐代那么遥远的时代,农村孩子也能上学么?唐代的教育当然没有今天这么普及和完善,但是唐代稍大一点的村落有学校却还是很普及的。科举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唐代教育事业的发达,政府也很重视乡村学校的设立,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明令“许百姓任立私学”,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敕:“其天下州县,每乡之内,各里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天下州县每个乡内,一个村设置一个学校,选择老师来教授学生。

元稹《元稹集》记载,担任越州刺史的他曾在平水市(今天的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白居易字乐天)、微之(元稹字微之)诗’”。可见唐代村校的儿童已经学习诗歌,而且老师还教他们读当时最有名的白居易和元稹的诗。唐穆宗时代的宰相窦易直幼年时家中贫困,在村学受业;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幼年曾于乡校内抄写他喜欢的杜牧的诗歌。

唐代儿童启蒙的书籍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纂的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千字文》和唐朝天宝年间李翰编著的儿童识字课本《蒙求》,《三字经》中很多的典故取材就是来源于《蒙求》。

对于唐朝人来说,远离喧嚣、战乱的平和田园生活是一种心灵的信仰,唐人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来表达他们对于田园的眷恋。中国人对于田园、小舟、流水和农人的情感眷恋,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是一个数千年农业传统的国家,另一方面,田园安放着一种浸透心灵的静。即便是在嘈杂如今日的21世纪,相信很多人仍然怀有归园田居的梦想。这种渗透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来源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更来源于人对自由的渴望。

标签: 放纵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广州涵盖英、日、韩三个语种热线24小时服务外籍人士
下一篇:作为“花中隐士”北京市花 秋菊盎然哪里赏菊更佳?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