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头条:普法强基 | 用情、用理、用法 昆明“调解之花”遍地开放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时间:2023-05-07 08:40:22

5月6日,记者从昆明市司法局获悉,自昆明市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昆明各地以“法治+智治”、普法进田间、“双语”调解等模式,多形式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将基层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让“调解之花”在昆明遍地开放。


【资料图】

盘龙:“法治+智治”模式赋能盘龙大调解格局

据了解,昆明市盘龙区司法局以“法治+智治”模式赋能盘龙大调解格局。近日,盘龙区司法局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组织开展盘龙区初任人民调解员岗前培训会,共计100余名人民调解员参加培训。盘龙区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到主会场参会,12家司法所工作人员及其他人民调解员在分会场参会。

会上,拓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王静通过引用具体事例,就人民调解受理范围、人民调解文书规范制作、调解技能及应把握的原则以及“云智调”App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讲解。王静还与在场人民调解员分享交流调解经验,告诉大家,在调解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要用好科技的力量,做好盘龙区人民调解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广运用“智慧人民调解・云智调”系统,做到无纸化办公。

“法治+智治”模式引出了人民调解卷宗录入新模式,对盘龙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升华和多元解纷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培训让盘龙区新任人民调解员对卷宗制作有更深的了解,为创建平安盘龙、法治盘龙贡献力量,也为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夯实基层治理力量。

东川:基层普法进田间 化解矛盾群众喜

东川区因民镇联盟村大地小组村民何某与唐某双方田地相连,因唐某栽种的核桃树遮挡到何某的土地,何某在未经唐某的允许下,对唐某栽种的核桃树树枝修剪砍伐了部分,导致双方因为此事产生了纠纷。在前期双方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申请由因民司法所对其纠纷进行调解。

日前,因民司法所工作人员与联盟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到联盟村大地小组当事双方田地实地查看情况,现场了解相关情况后组织双方在大地小组公路边对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人员首先让当事双方一一对矛盾纠纷产生过程及各自的诉求进行了叙述,在当事双方讲述完毕后,联盟村调解员对当事双方进行了耐心劝导,同时重申了村规民约的内容,因民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双方普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在此过程中何某意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同意赔偿唐某相应的损失。双方情绪逐渐稳定,愿意将双方之间的矛盾化解开来。

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针对双方的意愿进行调解,最终当事双方达成一致并当场签署调解协议。当事双方经调解化解了矛盾纠纷,同时也化解了双方之间紧张的氛围,两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双方均表示:“本来是村乡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因为对法律法规认知的不全面,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了,还好现在都圆满解决了,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一定会知法、守法、用法,通过合法途径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禄劝:“双语”调解在彝歌苗舞之地绽放

据了解,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禄劝县司法局因地制宜,积极推行“双语调解”,以调解组织形式创新和队伍素质提升为着力点,在全县范围内推行“长老习俗调解”“德治教化乡村治理”模式。

“少数民族长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习俗调解作用,通过道德约束,教育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融合多种调解方式提升调解效率,实现化解纠纷“提速换挡”。在197个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引入205名“双语调解员”“五老人员”法律人才等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积极参与乡村共建、共治,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营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此外,禄劝县在少数民族聚集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了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具有少数民族品牌的个人“双语”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专业优势;推行“调解+普法”工作新模式,采取边普法边调解和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深入田间地头、火塘边,通过“双语普法”“双语调解”,让法律法规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机融合,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

自推行“双语调解员”队伍、各品牌个人调解工作室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516件,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突破了传统调解模式,打通了社会治理和法律服务走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发展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地适应了矛盾纠纷多元化的特点,既满足了群众对基层调解工作的更高要求,也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来源:昆明司法行政掌上春城记者:杨梦奇责编:莫开井编审:吴晨萍终审:周健军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药茅”又涨价了!盘点A股涨价消费类公司 快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