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玲 黄姿 胡鸽 彭婷
(资料图)
2023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长沙经开区即使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依然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期待。
翻看园区2022年的经济数据,会渐渐发现,超乎预期和多重惊喜这一直观印象,从字里行间跳脱出来,映入眼帘中,印在脑海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梦想接连实现的产业园区。
我们看到了一个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长沙经开区。在主导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和换挡提速期,疫情持续散发之时,园区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创建“五好”园区,加快推进“两区”高质量、产业高端化发展。
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后劲十足的长沙经开区。2022年,园区全年预计实现企业总收入增长8%;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1%;规模工业完成研发经费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升。
我们看到了一个营商环境日趋优化的长沙经开区。一年来,园区想企之所想,问企之所需,大力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活动。工管委领导率队共走访调研企业416家,收集企业反馈问题250个,办结率99.6%。推进全功能综合审批,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省心。全年净增商事主体2758家,同比增速20.8%。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我们相信,这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长沙经开区,值得信任、值得期待,值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产业项目引建有力
外界对于长沙经开区的印象,大多来自园区龙头企业或是产业名片。三一集团、上汽大众长沙工厂,力量之都、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每一家企业都传递出产业实力与底气,每一张产业“名片”都充满了个性色彩和力量感。
这是因为自建区以来,长沙经开区就坚持“以产立园”,建区30年来,从早期的“一业独大”蝶变为现在“五大产业”的多点支撑格局,形成了工程机械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新一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产业等。
无论是传统优势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一个又一个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
在长沙经开区主政者看来,要全面放开发展思路,拆除固有的思想观念旧城墙,加速现代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敞开怀抱大力招引优质项目入区,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开放度、产业外向依存度。
去年以来,长沙经开区围绕五大产业,通过以商招商等方式,依托区内重点企业,着力引进产业链项目,实施产业链招商,提升工程机械、汽车产业核心部件本地配套能力。
此外,依托中国民贸、深圳湖南商会等专业招商机构或平台,园区实施代理招商,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
时间会记录奋斗的足迹。
2022年2月,湖南省2022年“迎老乡、回故乡、创三湘”活动启动仪式暨新春恳谈会举行,上汽大众新车型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长沙经开区。这是上汽大众在长沙经开区投资长沙工厂、新能源汽车项目之后的第三次重大布局。
2022年6月,长沙经开区赴深圳“招亲”。高端数控机床及自动化智能制造项目、湖南京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电源项目、深圳博洋精密科技智能制造项目等9个项目现场签约。
2022年11月,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成果展示暨重大项目签约活动上,三一科学城项目落户。
数据显示,2022年,长沙经开区开工签约和投产的项目达247个,总投资达1327亿元。其中,新引进工业项目23个,包括1个投资100亿元项目和5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经开力量!
大众片区是长沙经开区近期全力打造的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云集了上汽大众、铁建重工、大陆集团、上海诺玛等一批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知名企业。
去年12月15日,大陆集团长沙工厂在长沙经开区正式启用。这是大陆集团打造的全球首家5G数字化超级工厂,也是园区接受全市重大项目集中观摩的重大产业项目。
该工厂总占地面积约80000平方米。工厂将提供创新的用户体验解决方案,生产各类智能座舱产品,包括数字化仪表、中控屏、多联屏和抬头显示器(HUD)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配备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尖端的生产技术和数字化生产技术,数字化解决方案贯穿“人、机、料、法、环”五大维度。
笔者在大陆集团长沙工厂看到,各类人机协作生产线、AGV小车成为生产、物流配送的主力军。目前,大陆集团长沙工厂已有5条生产线入驻,工厂厂房计划于2023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铁建重工第三产业园总投资16亿元,主要进行轨道交通养护装备、煤矿装备、绿色再制造装备等新型装备的研发制造。目前,该项目特大盾构机厂房已投产,197厂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
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历经1年多的建设,目前多台设备在安装调试中,预计2023年1月,电池车间将实现电池包试生产。该项目是上汽大众长沙工厂首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80亿元,将进一步推动长沙经开区汽车产业的迭代升级,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和核心零部件为主导的集聚区。
2022年,长沙经开区共有94个项目纳入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216.7%,位居全市前列。
自贸建设勇当先锋
自2020年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核心区块,长沙经开区可以说正处在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两区叠加”优势的持续释放,让长沙经开区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一路狂奔,勇当先锋。
自贸试验区一开始设立的初衷和使命,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长沙经开区依托区块实际,不仅将这一宗旨践行到底,而且极具园区特色。
2022年,长沙经开区牵头3项5条长沙片区改革事项实施率100%,年度改革任务完成率100%,形成5项全国首创可复制推广案例,新增8项长沙片区制度创新成果。
去年11月29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第二批共33个制度创新成果正式发布,长沙经开区小微园区破解“二次开发”难题新模式、探索全功能综合审批模式,打通行政审批“最后一米”、探索“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改革新模式等制度创新成果悉数上榜。
小微园区是长沙经开区探索亩均效益改革的一次创举。去年3月9日,长沙经开区召开亩均效益提升动员大会,提出“改革再出发·亩均论英雄”口号,出台《亩均效益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自此掀开了小微园区建设的序幕。
一年来,长沙经开区企业评价、小微园区试点、二次招商、土地腾退收回等工作有序开展。
长沙中电智造园是长沙经开区首个小微园区项目,于去年一季度正式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占地约69亩,共计规划建设12座楼宇。不到一年,11栋在建大楼全部实现封顶。
“今年春节前后将陆续开展外立面幕墙、园林景观、管网等环节施工,确保今年四季度实现全面交付。”长沙中电智造园项目负责人介绍。
截至去年底,长沙经开区共有29家企业提出“小微园区”建设意向,其中5个项目实现准入,3个项目率先开建。
二手工程机械出口难题也在长沙经开区的积极探索下,诸多障碍正被一一扫除 。
去年4月29日,山河智能和长沙经开区自贸区块融资租赁改革试点单位湖南星城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联合推动工程机械设备出口RCEP成员国的融资租赁首期合同成功签署,首期投放资金1000万元,租期为24个月。
这是继2021年山河智能出口湖南省首单二手工程机械后,再次“吃螃蟹”,成为“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试点业务的首家单位。
去年10月16日,16台二手工程机械设备又从长沙出发,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埃及等11个国家。这标志着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全流程试单”正式落地。
得益于长沙经开区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二手工程机械在海外成为“香饽饽”。截至去年11月25日,长沙市全流程试单已出口14个国家、实现金额1.34亿元。预计到去年底,试单规模将达5亿元。
“一城两港三中心”等重大功能性平台的辐射能级,也在稳步提升。
三一科学城项目经市政府同意作为新兴产业用地在园区率先试点;
国际人才港兑现政策奖励资金超1亿元,重磅发布县区“1+1+N”人才政策,获批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
园区依托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知识强国建设示范园区;
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累计引进总部型企业21家,14栋示范性楼宇累计入驻企业近2000家。
智能制造稳居前列
如果要给2022年的长沙经开区颁发一张产业名片,“智造之区”可谓名副其实。
去年3月、10月,世界经济论坛先后发布两批“灯塔工厂”名单,博世长沙、三一18号厂房成功入选。长沙经开区也因此拥有全省仅有的两家世界级“灯塔工厂”。
作为“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入选该榜单的企业工厂无一不在大规模采用新技术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并在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上、在整个价值链的创新设计上、在具有颠覆潜力的新兴商业模式打造上有着过人之处。
经过几年布局,数字化的浪潮浸润了博世长沙的每一个角落。通过渗透率达到100%的可视化数字化车间管理,博世长沙在内部实现了涵盖流程、原料、设备、人事、文件系统等多个业务环节的精益日常管理。
三一18号厂房则充分利用柔性自动化生产、人工智能和规模化的IIoT,建立数字化柔性的重型设备制造系统。最终实现工厂产能扩大123%,生产率提高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
可以肯定的是,博世长沙、三一集团2家企业的入选,不是长沙经开区企业追求智能制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11月,省工信厅发布了2022年度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标杆车间获评名单。三一汽车、山河智能、博世长沙、长城信息上榜湖南省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铁建重工的大型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车间、索恩格中国的起发电机智能制造车间、亘晟门窗的高端系统门窗智能制造生产车间获评标杆车间,获评数量居全省前列。
铁建重工大型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车间首创开发满足20米级特大直径掘进机整机及关键部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了设备的互联互通、程序的远程下载、计划排程的统筹规划、生产过程无纸化、质量检验数字化、生产进度透明化,最终关键零部件产品生产周期缩短10%,年批量生产能力提升5%,不合格品率降低15%。
“园区正在形成‘应用带动供给,实现双轮驱动’的智能制造生态圈。”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长沙经开区连续三年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星评价,系全省唯一;获评工信部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全省仅2个。在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2)》榜单中,凭借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及优秀场景,单项排名居全国第一。“三化”联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荣获省政府2022年综合大督查表扬。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国家重点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当前,长沙经开区正处在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是实施“强省会”战略的主战场主阵地,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大有可为。
要把握住时代机遇,园区需要与企业携手同行。那么,园区要拥有更多的共识者、同行人,需要了解企业最在乎的是什么?是营商环境。
事实也是如此,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产业园区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园区。去年以来,长沙经开区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两区”叠加优势,结合园区实际,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过去一年,长沙经开区就医、就学、出行、居住等条件和体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提升,在改善、在健全。
去年11月1日,长沙经开医院开业,这是一家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混合所有制综合医院。医院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规划床位1200张。其中一期建筑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设置床位510张。
根据企业出行需求,长沙经开区开通从星沙产业基地园区至广生地铁站的定制公交——园区穿梭巴士E线。
当长沙玮希国际学校现有校舍已不能满足就学需求时,长沙经开集团拟投资约5.5亿元,新选址扩建长沙玮希国际学校。
去年秋季,南雅星沙实验学校也迎来首批学生。之后,南雅星沙实验学校二期加速施工,去年12月底完工并交付。
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员工发现,他们工作生活的长沙经开区,正从一家工业园区蝶变为一座现代新城,工作舒适度、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面对企业,长沙经开区更是嘘寒问暖,呵护备至。园区坚持“企业家接待日”和“一线工作法”,大力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活动。
企业办事更是推崇极简审批。去年,长沙经开区深入实施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全功能综合审批,将企业开办套餐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小时以内,对企业准入提供全流程免费帮代办服务。
金融服务升级,及时为企业“解渴”。去年1月,长沙经开区成立区属融资租赁公司,持续丰富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牌照。大力引进优质金融机构,去年已有17家金融机构落地。推进“金融集市2.0”融资服务新模式,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高企业获贷能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据统计,2022年,长沙经开区商事主体已近19000家。很显然,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用脚为长沙经开区投下了信任票。
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长沙经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落地落细,持续抓好“两个统筹”,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全力建设“两基地、两标杆”,大力创建“五好”园区,加快推进“两区”高质量、产业高端化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长沙贡献经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