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三兄妹苦寻24年资助人报恩

来源:工人日报时间:2024-12-24 14:50:10

来源标题:感动!三兄妹苦寻24年资助人报恩

三兄妹苦寻当年化名“希望”的资助人,一段念念不忘的恩情引发济南、菏泽两地爱心接力——

寻找“希望”,一场跨越24年的相见

“看到你们如今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欣慰。”“希望”与李家姐妹俩紧紧相拥。这场跨越24年的相见,既是初见,也是重逢。

12月15日上午,天空澄碧,空气中透着凉意,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山北路2号,小妹李文娟、大姐李萍娟与“希望”见面了。

“谢谢您,我们终于见到您了!”一见面,李文娟就紧紧握住了“希望”的手,她说,这个握手,迟到了24年。李萍娟拿出一大袋子山药、花生,这是她背了一路、心心念念送给“希望”的家乡土特产。因故没能到场的二哥李国祥专门录了一段视频,嘱托妹妹带到现场,“如今能找到您,真的很开心、很激动。”屏幕那头,他动情地说。

“看到你们如今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欣慰。”“希望”与李家姐妹俩紧紧相拥。这场跨越24年的相见,既是初见,也是重逢。

“希望”是谁

24年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何楼街道李家村的一户村民家里,一对夫妻时常为了家中3个孩子的学费发愁。

“要不然让他们别上学了,家里实在供不起了。”丈夫李忠林对妻子说。李忠林患有慢性病,无法外出打工,全家生活只能靠妻子种地维持。在小女儿李文娟的记忆里,三兄妹多年都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一般都是姐姐穿剩的给哥哥,哥哥穿剩的给我”。

那时,李文娟读小学,李萍娟和李国祥读初中,“每次交学费,我们3个总是班上最晚交的。”李文娟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我们读书特别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一边是3个孩子的前程,另一边是难以负担的开支,难题摆在了李忠林夫妻面前,孩子们面临辍学的可能,天天折磨着他们的身心。艰难的时刻,“希望”出现了。“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心人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李文娟回忆说,当时,二哥李国祥收到了老师转交给他的一个信封,拆开之后,发现里面是一张300元的汇款单,“这笔300元的‘巨款’让我们全家都吃了一惊。”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山东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659.20元,月均纯收入221.6元。

李文娟清楚记得,汇款单上的落款只有两个字:“希望”。“希望”带来了希望。3个孩子每人100元,已足够覆盖他们的学费和每月的日常开支。李文娟说,当时他们无比激动,“太好了,我们不用辍学了!”

后来,“希望”依然不定期给三兄妹汇款,“有时每月一寄,有时隔一两个月,每次汇款都是300元。”李文娟告诉记者,“希望”的捐款持续了两三年,从2000年开始,到2002年七八月结束,累计下来已有四五千元。

寻找“希望”

“也许在今天看来,这并不算是一笔大钱,但当时正因为有了这笔资助,我们才能顺利完成学业。”李文娟说,“希望”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后来,三兄妹一路成长,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如今,李萍娟在菏泽一所乡村小学当英语老师;李国祥学的机电类专业,现在是江苏苏州一家工厂的工程师;李文娟英语专业毕业后,在天津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但他们内心始终记着24年前这份来自陌生人的爱和善意,“每次家人聚在一起总会提到‘希望’,我们想见他,给他深深鞠一个躬,当面表达感谢。”

今年国庆节期间,三兄妹在老家相聚,商议起寻找“希望”的事宜。除了汇款单落款处的“希望”,他们还依稀记得汇款人地址为“济南市历山北路”,20多年过去了,仅凭如此模糊的信息寻找一位匿名汇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久前,李文娟专门去了一趟菏泽市邮政局,请求工作人员帮忙寻找当年的汇款单存根。一位热心的工作人员忙活了1个多小时,最终也没能找到。

后来,他们找到了家乡的媒体《齐鲁晚报》,试图通过媒体的力量,扩大寻找“希望”的声量。通过报道,来自四面八方的好心人参与到寻找“希望”的行动中:济南、菏泽两地邮局联动,努力从海量档案中寻找汇票;李国祥的母校菏泽市何楼乡第二中学(现菏泽市牡丹区东方红初级中学)也立刻行动起来,找到李国祥当年的老师,积极寻找相关线索……

“一边是善意,一边是感恩。”“当年当地是否有类似希望工程的行动?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一条又一条线索汇聚到一起,一场网上网下的爱心接力正在进行。

“希望”找到了

12月10日,《齐鲁晚报》记者杜春娜给李文娟打来电话。“是不是找到‘希望’了?”电话这头,李文娟激动得有些哽咽。

原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工作人员孔凡磊看到报道后,与媒体取得了联系。“我们这里有当年的汇款单。”孔凡磊说,收据上的汇款人姓名、地址与报道中提供的线索完全相同。记者看到,票据背面附着日期,还有手写签名:孙承武。

孙承武是谁?“他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孔凡磊回答。

“如果不是这次他们寻找,我都忘记当年的捐款了,这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联系到孙承武后,他向《工人日报》记者回忆了当年的情景:在2000年的一次培训中,他听同期学员说起菏泽有三兄妹学习成绩很好,但家境困难,“我就要了他们的地址和姓名,正式开始资助”。

“希望”终于找到了。“孩子和教育是国家的希望。”孙承武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在汇款单上留名“希望”的原因。

济南历山北路2号,这是24年前汇款发出的地址,如今成了他们重逢的坐标。12月15日那天,孙承武早早便在济南市历山北路2号——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教学楼门口等着李文娟、李萍娟姐妹。

见面后,李文娟眼里噙着泪,“孙老师,谢谢,您当年资助的孩子长大了。”孙承武欣慰地说,“你们成才了,就是这笔钱最大的意义。24年前汇款时,不曾想到这微不足道的资助,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

李文娟拿出精心包好的现金,郑重地递给孙承武,这是当年“希望”捐助的金额。“你们带过来我就收下了,但我再转交给你们,委托你们把这些钱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让这份匿名的‘希望’继续传递下去。”孙承武说。

爱,继续流转。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一直关注着这段“施恩与报恩”的故事,现场为孙承武和李家三兄妹送上了证书和1万元奖金。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要把捐助的钱及这笔奖金作为爱心基金一起捐赠出去,把这份心意继续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我国5G用户数突破10亿户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