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孙元欣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CPTPP有2300多项具体的条款,这些条款在中国能不能落地,怎样落地,都要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去先行先试。中国要加入CPTPP,自贸区可以作为一个窗口,将相关规则的具体实施进展进行对外展示。
孙元欣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早,在如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自由贸易账户等方面做了很多首创性的制度创新,形成了自贸试验区改革的框架体系,这是上海自贸区的特色。
但事实上,要与CPTPP等当今世界最新贸易与投资协定接轨,上海承担的“探路”重任,将比过去十年更甚。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徐德顺撰文指出,CPTPP属于自贸协定,不同于 WTO多边机制。CPTPP是中国第一次申请加入一个已经生效的自贸协定,且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又面临着全球正在变局中的地缘政治环境,其贸易谈判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多位专家认为,在地缘政治因素外,中国加入CPTPP还面临着如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业自由化、政府采购制度问题等规则标准方面的挑战。
同时无论CPTPP还是DEPA,都涵盖了如数字经济等传统贸易协定忽略的“新议题”,这些新领域新实践起步不久,既需相关产业支持,也需良好的市场生态驱动。如何在此类新议题的国际标准形成中加入中国市场样本,发出“中国声音”,也是数字经济发展居于全国前列的上海需持续引领深化的方向。
所幸十年来,上海自贸区在始终不断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进行制度创新上已有一定经验基础。如此前多方面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贸规则,通过对标其中关于数据流动的便利化规则,形成国际创新数据产业集群;在金融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处理、支付与清算上加强数字金融改革,对标数字服务贸易等,这些实践有助其进一步向CPTPP、DEPA国际规则看齐。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近日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在跨境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方面发展条件相对成熟,完全有条件在深度对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上先行先试,做好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