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银行结售汇和代客涉外收付款恢复双顺差格局。
6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按美元计值,2023年5月,银行结汇1993亿美元,售汇1960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33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入5277亿美元,对外付款5258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19亿美元。
(相关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海关总署6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今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5011.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出口2835亿美元,下降7.5%;进口2176.9亿美元,下降4.5%;贸易顺差658.1亿美元,收窄16.1%。
“5月数据反映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进出口数据与银行结售汇和代客户涉外收付款数据出现了背离。”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下行、外需疲软背景下,进出口数据出现了承压现象,出口规模下降,贸易顺差收窄;另一方面,外汇供求形势依然稳定,银行结售汇延续了4月的顺差局面,而代客涉外收付款则由4月的逆差转为顺差。
如何理解这种“背离”?是否与5月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关?对此,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进行解读。
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处于近一年高位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看来,结售汇数据、进出口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以结汇为例,企业出口收到美元,如果选择当期结汇,会对当月的结汇数据产生影响,如果延期结汇,则可能不会对当期结汇数据产生影响。但当月结售汇数据也会部分显示市场主体对汇率走势的判断。但企业也不太可能真正选择到“合适”的价位结汇,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资金。
5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击破了7元心理关口。5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调贬1767个基点报7.0821,跌至2022年12月1日以来新低。同期,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也出现回落,从99.52回落到98.46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答记者问中透露,5月份,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2%,环比基本持平,市场主体结汇意愿继续处于近1年高位,总体呈现“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70.4%,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市场主体购汇意愿基本稳定。
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梁煊告诉记者,人民币在贬值破7后市场“逢高结汇”的需求涌现,一定程度上对人民币币值形成支撑。多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也表示,汇率正在发挥对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作用,市场主体“逢高结汇”,反映出对后续人民币继续大幅度贬值的预期不高。
王有鑫分析,随着人民币汇率回调,企业和居民开始将过去积累的存量外汇资产卖出以寻求把握住当前比较好的汇兑价格,以获取更多汇兑收益,由此导致结汇率处于高位。
王有鑫还指出,从跨境收支角度看,贸易数据统计是权责发生制,而跨境资金统计是实收实付制,虽然贸易顺差收窄,但部分国外进口企业为了把握当下汇率机会可能会增加进口预付款支付或提前偿还境内贷款,国内进口厂商可能会要求延迟支付货款,因而导致涉外收付款在贸易数据回落时呈现顺差。总体而言,市场主体在汇率变动下正在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的配置结构。
一位银河期货宏观研究员提醒,当前汇率正在发挥自发调节作用,预期效应也正在显效,不过央行一直强调汇率难以预测和不可预测,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仍然建议进出口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
不存在强烈看空人民币的预期
梁煊认为,5月进出口数据不及预期,体现了现阶段出口的主要阻碍依旧是全球经济景气度回落和外部需求端表现不佳。此外,4月和5月新出口订单PMI值均有所回落,按照其领先出口约2-3个月的历史经验来看,6-7月出口增速可能仍然面临一定压力。
梁斯表示,人民币的适度贬值对出口会带来一定助力,但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例如,从结售汇数据看,市场并没有强烈看空人民币的预期。加之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预计将对经济带来提振作用,继而对汇率带来支撑。
梁煊进一步指出,展望后市,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可能已经“利空出尽”,一方面美联储如期暂时停止加息,前期支撑美元的根本逻辑出现逆转,或将继续确认美元指数此轮的回落趋势。另一方面,国内“降息”提前落地,市场陷入经济底和政策底的博弈定价阶段,作为经济基本面的短期映射,人民币汇率有望在经济拐点出现前扭转跌势。
当地时间6月14日,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维持5%至5.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这是美联储一年多内连续10次加息后首次按下“暂停键”,标志着2022年3月开启的加息周期进入新阶段。不过,美联储此次暂停加息,并不代表本轮加息结束。鲍威尔在14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几乎所有公开市场委员会参会成员都认为今年内进一步加息是合适的。
6月13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降息的正式启动。在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下,各期限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如期跟降10个基点,20日的LPR报价料也将跟进下调。而在更早的6月7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赴上海调研时重提“逆周期调节”,被解读为提前释放我国货币政策重新加码的信号。在美国暂停加息和中国启动政策性降息的宏观大背景下,市场对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程度可能也会出现新的考量。
王春英表示,未来,随着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对我国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有关外溢影响将逐步减弱。同时,我国外汇市场呈现出韧性增强的新特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提升,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有望继续保持平稳有序。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还告诉记者,面对近期汇率波动,我国央行暂未选择动用政策工具箱进行实质性汇率干预,可用而未用的调控手段为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提供了纠偏保障。展望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平稳运行基础仍然牢固,且具备升值空间,有望呈现稳中有升走势。
监管部门纠偏单边贬值预期、遏制投机炒作的态度是一贯和明确的。5月18日下午,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2023年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人民银行、外汇局将加强监督管理和监测分析,强化预期引导,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